下图是一张图粘贴在这里,看非水溶液中的胶团模型之横截面: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润滑油(基础油)精制深度的不同,以及水的P H值的大小,都会对水——油系统的界面张力有所影响。以最初的“酸洗油”为例,下图是不同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之界面张力,图中的曲线,① 12%H2SO4+3%白土;② 12%H2SO4+2%白土;③ 6%H2SO4+1%白土;④ 3%H2SO4+1%白土;⑤ 12%H2SO4;⑥ 馏出油。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定向吸附,可以改变固体表面的亲油、亲水性质,这就是置换性防锈油、水基清洗剂、乳化液清洗性的基本原理。
所谓的润湿现象,从理论上来说,主要以液滴与固体表面之形成的夹角(以液滴表面切线计)大小来衡量,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则是在一般的固体表面如金属之于水和水银的两个比较极端的现象,为润湿与非润湿。
接触角θ<90°时,叫做润湿。θ<0或不存在时,叫做铺展。
уSO>уWO +уSW 固体在水中
уSW>уWO +уSO 固体在油中
уWO>уSW +уSO 或没有一个大于另两个之和时,固体颗粒处在油水界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乳状液。
乳状液与增溶不同,是多相体系,热力学是不稳定的。而增溶的溶液是均相体系,热力学是稳定的。
同时乳状液又是稳定的。它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乳化剂在油水界面形成了定向吸附膜。比如阴离子乳化剂构成水包油(O/W)为例,乳化剂的亲水基团向外,并电离而带负电,各小油滴因负电排斥而妨碍其聚集。
乳状液稳定的条件有三:①乳化剂在油水界面形成吸附膜;②较低的表面张力;③产生电荷。
界面吸附膜:膜要足够紧密,每一种乳化剂分子可能保护的界面有一值;膜要有足够强度,复合膜优于单一分子的膜——形成络合物,增加亲油基的相互作用力。
至于乳液的类型,则决定于两相对乳化剂的溶解能力和两相的相对数量。
表面活性剂(乳化剂)都是两亲分子。亲水基团有水溶性,亲油基团有亲油性。视亲水、亲油基团的相对强弱,表面活性剂可溶于水,也可溶于油。HLB(亲水亲油平衡值)即为衡量表面活性剂这种亲水(亲油)倾向的一种指标。它的定义与指导作用,下次再谈。
(待续)